首页 > 都市言情 > 乐疯了 > 第31部分

第31部分(1/2)

目录
好书推荐: 那一张带血的床单 性百科全书 欲望总统 代理妈咪要嫁人 馋娘子 催眠大师 妖二代的迷糊娘亲 逝爱花殇 玉骨销魂 双姝记

阿升说着,立即给《镜城早报》的朋友打电话,要他查一下罗武是不是他大学里的号称“笔杆子”的那个罗武,并问他现在住在什么地方,有没有他的联系电话之类的。

很快就查证了,此罗武正是彼罗武,而且他就住在深圳。

结果,当天,罗武就被老同学阿升给叫过来了。

阿东见了罗武后,竟也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而罗武居然当晚就没有回到家里去,而是入了“性派对”的“贼道”,成为这一“遮阳部落”的幕后鼓噪者。

第六章 嫉妒与冷漠弑母的“大和”文化与“骷髅墙”的启示

罗武加入这个“圈子”后,阿东喜欢找他讨论中国的“孝道”文化问题,两人还常常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或日本的“大和”文化进行对比,试图从中找出某种“不对劲”的地方。阿东给罗武讲述了一个他在美国读书时碰到的一起尴尬事情他的一位女同学,与当地一个美国佬结了婚后,女同学很有“孝心”,她见她先生的父母年事已高,且又分开住,就好心好意建议搬过去住在一起,这样也好照顾些。

没想到这两位老人很恼怒,认为这是侵犯他们的私人空间,并怀疑是图谋他们的房子。

气得这位女同学大骂自己“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这件事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阿东说。

罗武为此分析道中国人的所谓“孝心”,在美国人看来则成了这样子了——它是父母在子女还没出生前就已把他们的用途计算好了,并将一个人能如此“利用”另一个人制度化,还不断地对后者进行“洗脑”。

阿东接过话茬说,你分析得很对。可是,在以“每个人都是一个目的,而不是工具”为基本原则的西方(美国只是其中的代表),“利用”人和真情是不相容的。他们尤其对中国人孝道中出现的各类“杀子”或“自毁”式的故事极度反感,认为这是一个人还没诞生前,他/她的人生和命运就“失去控制”了。

“这种‘孝文化’将整个东方都窒息了。”阿东总结性地说。

“但日本除外。”罗武笑着说,他认为日本的“大和”民族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指向。

“愿闻其详。”阿东也笑道说。

于是,罗武就举例说,日本有一部电影叫《樽山节考》,讲述一个古老悲壮的故事。

樽山的风俗是老人到了七十岁就要被儿孙背到山去,在山上“坐化”,以便空出家庭的位置和口粮,好让晚辈娶亲生子,增丁添口。“背母上山”就表现为一种神圣的仪式。

电影中女主公阿令婆是一个年满七十却还相当健康的老妪,它被儿子背到山上,平静而安祥地坐在山顶上,等待上帝来接她。

(日本民族的“武士道”精神是否与这种牺牲精神有关呢?——阿东插话道。)

一场大雪落了下来,老人转眼间成了一尊塑像。

罗武说,天人合一的传统母题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的显示,并有了超越现实的感染力。在这个仪式中,责任和人性的冲突,族规和亲情的矛盾,通过“背母”、“弃母”、“救母”、“别母”等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同样是东方文化,日本的这部电影却是反中国的“孝道”文化而行——“弑母”。而在中国,只有牺牲晚辈,才算是崇高和伟大。

“这是否说明了中国的老人都很自私?”阿东问。

罗武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我曾经在一家杂志封二看到一幅照片,是一爿“骷髅墙”的近镜头聚焦。这墙密密麻麻地排列着一片骷髅。

摄影者撰文说,许多年以前,在这荒寒的高原,有一位高僧临死前留下遗言,说他死后,希望把他的头放在高高的山坡上。他要永远看着这里的山川日月,留恋着人世间美好的一切。

“他清贫地过了一辈子,还认为活得不够,还不希望死去。”罗武耸耸肩说。

阿东若有所悟哦,原来中国老人的“自私”是因为他们“怕死”,即使死后,也要对人间有所管理和看护,他们对晚辈总是处于一种“不放心”的状态。得“道”的高僧尚且如此,而况俗人乎?

罗武又接着“骷髅墙”的故事说后来,这一带人都学这个高僧的样,留下遗嘱,死后,留下头颅看这里的蓝天白云。

然而,有一天,当摄影家带着女友想再去寻找这个地点时,却发现变了样——“骷髅墙”被推掉了。这里成了一个什么生产基地。

那一刻,他失望极了。可是女友却十分高兴,她原本就不想来看什么破墙的。

回去的路上,他跟女友一句话也不说。女友想跟他说话,他竟不愿开口。

就这点小事,他们竟然分手了。

脆弱的生命,更脆弱的爱情啊。

摄影家写下这段文字并不是为一段爱情的结束而惋惜,而是为女友当时不理解他难受的心情并最终导致分手而难过。

罗武说,这其实也是一种嫉妒的感情,因为,在摄影家女友看来,摄影家对骷髅墙的感情比她还深。她嫉妒,但这种嫉妒又不是吃醋的那种对爱的占有,而是一种对爱的蔑视。那女孩子一定会想,既然自己在他眼里连一堵骷髅墙都不如,那跟他在一起还有什么意思呢?

第六章 嫉妒与冷漠冷漠都市人的精神商标(1)

作为一个职业写手,罗武除了写作各类大特写、大纪实文章赚些“肥款”外,也写一些“小东西”。实际上,而他最受读者欢迎的反而这是些“小东西”。

如果说,《嫉妒,一柄带毒的暗箭》揭露了人心之阴暗的一面的话,那么,他写的《冷漠,都市人的精神商标》则简直带有鲁迅先生之“匕首”的锋利了。这篇文章全国至少有上十家报刊转载,网上转摘的就更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逼良为婿 与美女总裁荒岛冒险记 宗师下山之夫人小姐别爱我 从SSS级监狱走出的男人 拥有小宇宙的我逆天崛起了 娱乐:我这么帅你们竟然叫我狗贼 妖孽村医 灵异复苏: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神豪:干就完事 权力巅峰:我从基层步步布局
返回顶部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