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长生:隐居地球,镇诸天神魔 > 第303章 埃及之行(二)

第303章 埃及之行(二)(1/2)

目录
好书推荐: 花千骨之鬼灭:前进的方向 废灵 你需要什么?枪,很多枪! 名柯:掉进酒杯的人鱼 终生项目 小妖妃 四合院:从1958开始 四合院:我在乡村的悠闲日子 独断万古,从荒古杀出来的人皇! 代号零壹:伊诺启示录

许仙眼前放着一本很大很厚很漂亮的书,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很多人只知道沈从文是神州着名的文学家,却不知道他还是一位历史学家、服饰考古学家。

许仙很喜欢这本书。

许仙也是见过沈从文的。

1949年8月,沈从文由北大国文系主动转到历史博物馆,此后多年,他的工作只是为博物馆的陈列品贴标签,参与部分陈列,收集购买文物;而其实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在陈列室里,不折不扣做了十年解说员。

沈从从的主动转业差不多是一个文人在时代下的重生。

沈从文确实也“死”过一次。

1949年一月上旬,北京大学贴出一批声讨沈从文的大标语和壁报,同时用壁报转抄郭沫若《斥反动文艺》全文;时隔不久又收到恐吓信,沈从文预感到即使停笔,也必将受到无法忍受的清算。

在强烈刺激下陷入空前的孤立感,一月中旬,沈从文发展成精神失常。

1949年3月28日上午,沈从文用剃刀把自己颈子划破,两腕脉管也割伤,又喝了一些煤油,试图自杀,幸被家人发现救下。

4月6日,沈从文在精神病院写下了长长的日记,“在晨光中,世界或社会,必然从一个‘常’而有继续性中动着,发展着。我却依然如游离于这个之外,而游离的延续,也就必然会带来更多的缠缚。可我始终不明白我应搁在什么位置上为合适。”

在此之前,沈从文其实已逐渐明确自己与时代主流意识的分歧根源所在。“人近中年,情结凝固,又或因情结内向,缺少社交适应能力,用笔方式二十年三十年统由一个‘思’字出发,此时却必须用‘信’字起步,或不容易扭转,过不多久,即未被迫搁笔,亦终得把笔搁下,这是我们这一代若干人必然结果。”

沈从文说过自己不懂政治,他无法在时代洪流中找到一已立足之地,而又无法与之随波同流,这使他惊惶失措,他在日记里写下“为什么一个人那么热爱生命,恰恰就不能使生命用到一个与世谐同各遂其生的愿望下,将生命重作合理安排?”

1949年8月,北京大学教授沈从文主动调入历史博物馆做陈列员兼解说员。

虽然面对的仍是艰苦的条件和动荡的环境,但沈从文总算是找到了重新支撑起生命的东西,他在写给张兆和的信里写道:“我似乎第一次新发现了自己……我温习到十六年来我们的过去,以及这半年中的自毁,与由疯狂失常得来的一切,忽然像醒了的人一样,也正是我一再向你预许的一样,在把一只大而且旧的船作调头努力,扭过来了……我爱这个国家,要努力把工作和历史发展好好结合起来。”

而建国后周总理每次出国经常会被邀请看看那些国家的服装博物馆、蜡像馆,因为它们代表了这一国家服饰文化的发展与工艺水平。一般他们展示的多是中古到十七八世纪的材料。

1964年春夏间(沈从文调入历史博物馆工作已十五年),周总理提出神州历史文化悠久,新旧材料很多,问是不是也可比较有系统地编撰一部我国的历代服饰史,今后出国时,作为文化礼品送人。

毕竟领导人出访,礼品书竟然是小小一本《新华字典》,这与历史悠久的泱泱神州古国太不相称了。

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齐燕铭推荐停笔转业的沈从文来负责,历史博物馆从美术组调出李之檀、陈大章、范曾协助沈从文展开工作,并提出要赶在10月前出版,向国庆十五周年“献礼”。

工作方法由沈从文提供图像和实物资料,按时代排列先后秩序,分别加以摹绘。并就每一图试用不同方式,不同体例,适当引申文献,进行分析比证,各写出千百字说明。

由于政治需要和沈从文的用心,进展格外迅速,由1964年初夏开始,前后不到八个月时间,这本书的主图二百幅,附图约百种,及说明文字二十余万,样稿就已基本完成。

书本可望于当年冬季出版,但由于政治大动荡已经出现先兆,出版拖延。

“文革”开始,这书被认为是鼓吹“帝王将相”、提倡“才子佳人”的黑书毒草,相关负责人受到冲击,出版更是无望。

1969年,沈从文下放湖北。

开始时,沈从文下放湖北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

因为人已年近七十,沈从文的心脏病早严重到随时可出问题程度,雨雪中山路极滑,看牛放羊都无资格,干校就让沈从文带个小板凳,到后山坡看守菜园,专职是驱赶村前趁隙来偷菜吃的大小猪。

沈从文手脚冻得发木时,就到附近工具棚干草堆上躺一会会,活活血脉,避避风寒。夜里吃过饭后,就和同住的三个老工人,在一个煤油灯黄黯黯光影下轮流读报,明白全国“形势大好”。

后来转到双溪,这是沈从文在湖北待得最久的地方,约一年。沈从文的记述有些“黑色幽默”:“人事方面尽管十分融洽,可唯一不相熟的,是分配棺材那个小楼房,有点天然排斥因子。我即或血压最高时有二百五十,还只想尽我做公民的责任,从不担心会忽然间死去。”

1972年沈从文请病假回到北京故居,马上投入到书稿的修改中,全然不顾条件艰苦处境为难:“为了工作便利,我拆散许多较贵的图录,尽可能把它分门别类钉贴到四壁上去,还另外在小卧房中,纵横牵了五条细铁线,把拟作的图像,分别夹挂到上面。……不到两个月,房中墙上就几乎全被一些奇奇怪怪图像占据了。”

1978年,在胡乔木关注下,沈从文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关于工作、生活条件,他只提出:一、调王?、王亚容做助手;二、有个大些的工作室摊开工作。

经过一年的努力,1979年初,《中国古代服饰资料》整理完成,更名为《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完稿后交北京轻工业出版社,该社拟与日本讲谈社合作,沈从文不同意。后转至人民美术出版社,该社也计划与日方合作,沈从文撤回书稿。后来由社科院领导向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推荐,后者决定从速出版。1981年2月,沈从文访美归国后赴广州校对清样。同年9月,此书正式在香港出版。

从1964年接下任务和1981年正式出版,这本《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和它的作者一起经历十七年的曲折。

许仙记得自己见到沈从文是在1954年,当时沈从文还在历史博物馆当陈列员兼解说员。

在一个风沙满天的严冬,已经快吃午饭了,受人托请的许仙在午门右侧旧“朝房”改成的办公室里看见了斯文瘦弱的中年沈从文。

房子很大、很冷,里面放了许多张办公桌,沈从文就坐在其中一张办公桌的后面。

桌子上堆放着很多书、纸片、碎瓷块、破泥人……正像一个荒货摊。

沈从文从椅子上站起,听许仙报出了名字,又转达了住在上海的一位老朋友对他的问候,很是激动站起了身。

沈从文搓着手,不知说什么好,但说了许多。

接着他就一定要拖许仙到他家去吃炸酱面,而且反复说着炸酱面如何好吃,就像在小说里进行细致的描写似的。

沈从文穿得很单薄,围上一条围巾。许仙便和他一齐走出了午门、天安门,跳上了叮叮当当的电车,好半天,才来到交道口。

沈从文住着两间小屋子,开门进去,家里没有人。他自己动手,烧开水、下面,搬出碗筷,请许仙吃炸酱面。吃完后立即动身依旧乘了叮叮当当的电车回到午门楼去上班。

在这整个匆忙的过程中沈从文一直不停的说话,内容许仙现在已经完全忘记了,但那好像好久没有了谈天对手似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

一个习惯于描写世态人情的小说家一下子来到午门楼上,整天与古物打交道,能行么?

许仙发现沈从文行。他不但习惯了新的生活与工作,而且立即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不过想一想沈从文原本就一直对古董古玩感兴趣,即使经济拮据也要买古物,许仙就明白了他对古物的兴趣其实一直都有的。

而且一说到文物,这个当时已经52岁的中年人就如同小孩穿新鞋、过新年的一般,立即激动起来,后来即使是活到了八十多岁他也依然如此。

沈从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穿越配角有个病娇老婆 系统派送员 离婚吧!真当我没你不行? 觉醒灵根不修仙当什么超能力黑客 灵界漩涡 都市风流狂医 补天至尊 都市觉醒神医 神话复苏:我在地球斩异兽 重生一回,我在医学界疯狂摆烂
返回顶部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