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 苟道不死 > 第三八三章 神游于道,天地大病

第三八三章 神游于道,天地大病(1/2)

目录
好书推荐: 傅爷,你儿子爆黑料啦 带个养猪场穿七零 分手后,前任上司成了盯妻狂魔 青梅别追了,青涩同桌才是我的白月光 从蛇开始进化 重生成猪,能吃就无敌 昊乾传 买个相公好过年 终极制裁 软萌小知青的吃瓜日常

随着灵师正式晋入四阶层次,前有四阶绳结师、以及同样达到四阶层次的丹器符阵为牵引,下有源源不断的新感悟为助力,孟周感觉自己正在经历一场特殊的“原地飞升”。

修为明明没有任何增长,可他却感觉自己的“视野”、自己的“知觉”不知不觉间已经轻松的超越了身躯的束缚,见到了更加广阔,更加深邃的天地。

孟周发现,现在的自己,不需要任何刻意而为,也不需要什么特别的契机,也不需要特意寻找天地规则的“破绽缺口”,只要动心起念,就可以真切的触摸到,仿佛亘古不变的天地规则。

孟周心中甚至生出一种错觉,只要自己想,就可以投入到那浩瀚深邃,仿佛亘古不变的规则世界中。

恍兮惚兮,神游太虚。

与天地相交游,参造化以始终。

莫名的,孟周想到了那些传说中的人物。

譬如丫丫口中,那以凡人之躯,以绳结之法,最终参悟出天地至理的旷世奇才。

孟周心想,若这样的传说为真,若这世间果真有过这般亦或类似的人物,其当时的体验应该与这一刻的我类似吧?

一时间,孟周有些飘飘然。

我的成就,已经开始超脱于同侪,开始与那些最璀璨、最耀眼的传说人物比肩了吗?

想到这里,孟周心中下意识的自谦了一下。

自己的修为已经达到结丹巅峰,一路走来,已经有了足够深厚的积累,相比于那些以凡人之躯便窥见大道至理的妖孽,还是逊色了不少。

“到底谁开挂了?”孟周心中忍不住吐槽。

忽然,似有一层纱帐无端的出现在了自己与世界之间,那原本带给他玄妙体验的天地一下子变得模糊不真切起来。

孟周的意识也忽地猛然惊醒。

瞬间,孟周汗流浃背,心中生出劫后余生之感。

孟周让自己果断从“心灵界”以及“真实界”中抽离,完全回到“现实界”的肉身躯壳之中。

手抚心口,真切的感受着那如同擂鼓一般的心跳,孟周后知后觉的庆幸着。

“没想到,感悟太深入也会有坑!”孟周心道。

他当然明白,若是自己刚才真的禁受不住,遵循内心的指引,“天地交游在一起”,那留在此地的,将只有一具内里空空的躯壳。

“我”有没有死没有真实体验过,孟周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自此以后,这世间将没有“我”。

“我”与天地合为一体。

……

这一次危险的体验,却也让孟周对修行,对求道有了更深的领悟。

一个真心以追求天地大道为志的修行者,当其真正的登堂入室,有了直视天地大道的资格,怎能不被吸引,怎能不心向往之?

“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不是求道者主观的心志抒发,反而是一种非常客观的陈述。

以孟周自身最容易理解的形象作喻,所谓的“大道”,就如同太虚之中一颗无量大、无量重的“大星”。

初窥堂奥的求道者,就像是一颗藐小的“顽石”。

当此“顽石”真正看见“星体”的那一刻,反过来,其实也是“星体”的力牢牢拉住“顽石”的那一刻。

小小“顽石”,抗拒得了“星体”的牵引吗?

最终,“顽石”将与“星体”合为一体。

自此,“顽石”不存,唯“大星”恒在。

朝闻夕死都显得太慢,太缓,太温和。

正确的描述应该是“闻道,即可死矣”。

那忽然出现的、将自己与那“大星”隔开,让他最终免于稀里糊涂间与道相合的绝境的“纱帐”,实乃他一身修为成就的显化。

这成就包括“通明道体”、“青莲剑体”、“五行万象体”这三种完全体的道体。

包括以“三阶春水经”、“玄龟负碑真功”、“瀚海明月真图”三门圆满修行法为核心的、至臻三阶圆满的“精气神三极循环”。

包括从初入结丹时只有一丝不朽真意的金丹成就,现在已在识海魂潭内显化结成近乎完全体的青色莲子,只差一步的不朽金丹。

包括他这一路走来,于“符道”、“丹道”、“器道”、“阵道”、“驭兽之道”、“傀儡之道”、“药师之道”、“灵膳之道”、“灵酒之道”,以及“丹器师”、“符阵师”、“药灵师”、“驭灵师”、“调灵师”,乃至于“灵师”,“绳结师”这诸多职业道路之结出的丰硕果实。

包括“合天地”、“万象珠”、“血肉重生”、“通明圆镜”、“珠胎洗灵”、“时光编辑”、“太岁之体”、“光阴流水剑”等或自创,或借鉴他法却最终完全个人化的种种成果。

包括“通明月镜”、“通明道心”、“青莲剑髓”、“五行遁”、“万象法”等融入骨髓血脉的神通。

在他的心神受到“大道”牵引,欲要离体而去,与道相合之时,这每一种成就,都化作一根锁链,将他紧紧的拉住,死死“挽留”,震荡作响。

而他这一身集成了如此之多惊人的成就,一根根锁链,最终让他的躯壳变成了一个坚不可摧,难以撼动的“锚点”。

让他最终有惊无险的避免了与道相合的厄运。

想到这里,孟周念及此前在恍兮惚兮之间想到的那些惊才绝艳、以一己之力开拓新天地的前人风采,心中忽然就有了一些完全不同的想法。

此前,他觉得自己比之那些前人,还是要逊色一些。

自己对于大道的感悟,虽然完全超脱了修为的限制,但毕竟还有着结丹九层的修为打底,还有那一项项任何一个单拎出来都值得夸耀一番的成就作阶。

可现在再看,这一切却也正是紧紧的拴住自己的绳索,没有让自身走出心神与躯壳脱离,与道相合那一步。

可那些没有他这般修为,还有这么多成就打底的前人呢?

甚至以凡人之躯领悟大道奥义,与天地相交游的人物呢?

以孟周真切的体验,他们的“领悟”、“知觉”已经超越他们的躯壳太多太多,后者根本不具备“锁住”他们心神的条件。

在他们悟道、触道的那一刻,就是其神与道合的一刻。

其留在现实界中的肉身,将变成一具空空如也的空壳。

所谓“皮囊”是也。

思及于此,孟周发现,自己很可能找到了修行界中一个根深蒂固的鄙视链的源头。

血肉躯壳,生命的根本,修行的基石,按理来说,应该至珍至贵,如何珍视呵护都不为过。

可在修行界中,却存在着这样一条鄙视链,即主修神魂的看不起主修炼气,主修炼气的又看不起主修炼体的。

在这条鄙视链中,神魂居于最高处,至清至灵,血肉躯壳居于最低处,至浊至污。

若修行有成,最先成就,也最容易成就的,一定是神魂;

若修行受到拖累,那毫无疑问,一定是血肉躯壳这个大累赘。

这种通行于所有修行群体中的普遍共识,没人说得清具体的原因,大家早就习以为常的将之视作“理所当然的真理”。

孟周猜测,其源头很可能就是那些风采绝世,与道相合的人物留下空空如也的躯壳被人误解误读的缘故。

“或许,在其他人眼中,那空空如也的躯壳皮囊恰是摆脱形骸束缚,证得大道的最有力明证。”

与此同时,孟周对于现行的修行体系也有了一个全新的、更加深入的认知。

以往,孟周在思考为何绳结师这样的传承会消失,更简单的丹器符阵之道会盛行,就曾触及过这一问题。

他当时的思考是,惊才绝艳,一步登天者毕竟是少数。

譬如登山,能够直接从山脚下一步跨上山巅的,那就不是人能办到的事。

即便有人做到过,在其做到的那一刻,他就已经自动退出了“人”的行列。

这不是正常人可以效法学习的,也不具备形成薪火相传、代代不绝的传承基础。

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沿着一阶一阶的石梯不断攀登,最终上到山顶的法门,才具备传承的基础。

而即便是“阶梯”,也有更平缓,更易走,和更陡峭,对攀登者有着更苛刻条件的区别。

所谓修行体系,就是这样的“阶梯”。

其目的都是为了让攀登者走得更高,甚至走到山顶服务。

这是孟周当年的思考。

现在,孟周再看,想法却又更深了一层。

这种缓缓上行,徐徐图之,既是不断接近山顶,距离大道越来越近的过程。

同时也是不断积累自身成就,增强自身资本,建立起一个越来越稳固的“锚点”的过程。

之所以会出现与道相合这样的事情,本质上就是对大道的认知和领悟与自身的修为成就脱节。

而只要让这两者始终齐头并进,亦或者前者超出一部分但却确保在后者可以拽住的范围内,就不会出现心神离体,与道相合,独将躯壳孤零零的遗留在现实界这样的悲剧。

而这,才是正确的求道方式。

即便再惊才绝艳之人,若不想“为大道做嫁衣”,也需要这样一步步的走下去,有时候,甚至需要刻意将自身那过于超绝的悟性抑制封印。

不然,一旦认知与修为脱节,很可能就是一出“天妒英才”的悲剧。

与此同时,孟周“现实界”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此前,随着修为越来越高,眼界越来越开阔,“现实界”在他心中的地位便越来越低。

现在孟周才意识到彼时自己的浅薄无知。

“现实界”非只不是可有可无,反而有着举足轻重,无可取代的意义。

它是基石,是锚点,是牢牢拴住在烈烈狂风中狂舞的风筝的那一根丝线,是稳稳压住在惊涛骇浪中疾驰的大船腹中的那一舱石。

要是没有“现实界”,修行者在登天梯、求大道的过程中,早就不知道被吹飞到哪个角落里去了。

这一刻的孟周,心中有种豁然明朗之感。

他只觉身心前所未有的轻灵,眼界前所未有的开阔。

——嗯,一丝新的疑惑却又悄悄爬上了孟周的心扉。

“相较于那些惊才绝艳者的顿悟,现行的修行体系显得笨拙,可现在看来,却反而是恰到好处,几乎是求道修行的最好解法。”

“就是不知这是一代代修行人不断爬阶梯、造阶梯的过程中,集体无意识之下,自然而然的成果。”

“还是某些存在早在我之前便已领悟到了其中玄机,于是进行有意识的引导设计。”

孟周倒也没有定要求个答案的意思,说不定真相早就湮灭在浩瀚的时光长河里。

他只是觉得这个疑惑本身,就非常有趣。

带着这样的疑惑,连世界似乎也都变得更加有趣起来。

……

【技能四阶:

血肉重生大成21万\/60万;

万象珠大成7.5万\/80万;

合天地入门0.05万\/10万。】

【职业四阶:

绳结师2.6万\/10万;

灵师0.02万\/10万。】

身后黄沙漫漫,孟周离开了这处让他完成“合天地”入门,同时让“灵师”职业完成关键一跃的宝地。

离开此处的孟周,却并没有离开这五域之间的“空隙地带”。

很快,孟周便又在一座孤耸雪峰之上停了下来。

现在才是年中,距离他给自己定下的最后期限还有不少时间,孟周决定还是按照原计划待满一年之后再另做打算。

而且,“合天地”这项技能才刚刚入门,远没有稳固。

他必须抓紧时间,将这技能稳稳的掌握在手中。

而且,在他接下来的计划中,“灵师”以及“绳结师”职业可都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他在“灵师”以及“绳结师”这两项职业上的造诣越高,对于计划的施行便越有利。

现在,他已经迈过了最艰难的一步。

接下来,只要不断提升“合天地”的境界,他在“灵师”以及“绳结师”上面的造诣便会跟着水涨船高。

何况,花了那么大代价才收获的“蜜糖”,哪有才浅尝一口就停止的道理。

不狠狠饱腹一番过过嘴瘾,简直都对不起此前那长达数年的苦耗。

至于这必然会带来的“合天地”以及“绳结师”、“灵师”的进步有可能导致的知觉见闻与修为脱节的问题,倒也不必担心。

一来,亲身经历了一遭,此后他自会主动避开这个“漩涡”,在修为没有更进一步的精进之前,只用其术,而不用其道。

二来,导致质变的最大一跃已经迈出,后续的修炼都是量的积累,在积累到重新达到质变的临界之前,在大道的角度,这种进步带来的改变都是极其微弱的,没什么好担心的。

以他才刚入四阶的程度,现在就担心这个着实有些杞人忧天。

在雪峰之顶盘坐好以后,孟周很快就寻到了那处导致此地天象频频剧变的背后原因——

不需要刻意寻找,因天地规则不稳而显出的破绽缺口,便清晰的呈现在孟周视野之中。

孟周念头一动,弥散在天地间的灵性便成为特殊的“止血粉”以及“缝合丝线”。

有了一次成功的经验,“合天地”从感悟摸索的状态真正的入门,再加上“灵师”也借此机会晋入四阶。

虽然时间上距离上一次动手挨得很近,但此刻的孟周却在非当时的孟周,很快,这处特殊的“伤口”便在他手中完全愈合。

这片区域不稳定的天地规则自此也重新稳定。

“合天地”经验+500.

【合天地入门0.1万\/10万】

孟周没有停留,身形很快在此地消失。

再出现时,已经来到距离此地并不是太远的另一处天地“伤口”处。

现在的孟周,已经明白自己当下的水平,能够处置什么程度的天地“伤口”。

而在五域之间广袤的“空隙地带”,类似的、大大小小的天地“伤口”非常之多,这些信息,都是可以通过“通明圆镜”历年来不断收集、不断沉淀在“演绎世界”中的历史信息逆推出来。

当孟周心中浮出清晰的想法之时,一副清晰的、规划最优的行动路线图便已经在他脑海中成型。

他不需要考虑其他,只需要跟着脑海中“路线图”的指引一个一个的治疗下去就成。

至于不同“伤口”之间那短则数百里,长则数千里甚至近万里的路程,对现在的孟周来说,却真的和在自家院子里散步差不多。

无论远近,基本都只需要依靠“五行遁”,借道“真实界”,一个定位精确的深潜,然后露头,再然后,到了。

都是差不多的步骤。

而相较于“万象珠”对神魂以及心力的巨大消耗,“合天地”更多的需要的是足够高的眼界、能力和技巧。

至于神魂和心力消耗的多少,却和“治疗”对象的难易程度有关。

而孟周脑海中那些经优化提炼的天地“伤口”,全都是现在的他最容易上手,也最容易治好的目标。

效率比制作“万象珠”高了太多。

只第一天,算上最初入门那一次,孟周就奔波了八个“治疗点”,“合天地”因此收获了四千点经验。

【合天地入门0.4万\/10万】

第二天,孟周的经验越发熟练,“合天地”收获了五千点经验。

【合天地入门0.9万\/10万】

第三天,根据前两天的经验,孟周对整个流程做了更进一步的精炼简化,几乎砍掉了所有不必要的步骤,辗转往返于广袤的“空隙地带”各处,一共完成了十二处天地“伤口”的治疗,“合天地”因此收获了六千点经验。

而这也是孟周当下所能做到的极限。

【合天地入门1.5万\/10万】

此后,在“合天地”的修炼上,孟周稳定的保持着每天六千点的经验收益。

六月二十八,上午。

孟周才完成今日“合天地”的第二次修炼,信息就传来提示,“合天地”完成入门境界的积累,晋入初成之境。

【合天地初成0\/20万】

随着这一次提升,孟周在施展“合天地”的熟练度上有了明显的提升,每天收获的经验从六千点增加到六千五百点。

一月之后,七月三十,深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我的本体是把剑 无限穿梭在异界 异世界的红色帝国 明日崩坏 武镇寰宇【龙骧】 穿越反派炮灰,我转身就跑 前进的小法师 妖孽皇子徐昊徐啸 盲盒系统:坑爹神器 白板箭神
返回顶部
document.write ('');